徐州市積極謀劃“大陸港”“大水港”建設和產業發展 一線通南北,往來天地間。寬闊的運河河道,貨船如織,通達八方,這正是順堤河作業區日常的生動寫照。 順堤河作業區作為國家36個主要內河港口和內河十大樞紐港之一,是具備中轉、儲存、運輸、臨港產業開發等多種功能的綜合性港口作業區和公鐵水聯運樞紐。去年以來,港務區圍繞“國際化水港”發展理念,對照先進內河港口建設,立足港務區“1234”發展思路,不斷加強港口功能性建設,統籌推進順堤河作業區一期碼頭、鐵路專用沿線、順堤河二期、海關監管場所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助力順堤河作業區“國際化水港”建設駛上“快車道”。 目前,順堤河作業區港口功能基礎設施建設已初具規模,順堤河作業區一期碼頭工程已順利建成,設計年吞吐量達1400萬噸。全長11.6公里的鐵路專用線已開通運營,2個2000噸級集裝箱泊位已全部改造完成,順堤河作業區智慧港口工程一期項目建設已全面完成,有效加快港口經濟數字化建設,實現港口轉型升級。順堤河二期工程建設正加快推進,目前岸線許可通過審批,二期工程建成后,順堤河作業區將具備12個2000噸級裝卸泊位,年吞吐能力提升至836萬噸。 如今,順堤河作業區不斷創新物流運輸模式,推動水運與其他運輸方式協同發展,逐步從單一的內河航運轉型成多式聯運新體系。2021年4月,順堤河作業區率先實現內河第一家35噸敞頂箱直接裝船,形成公鐵水聯運體系,做到物流“一站式”運輸和多品類散貨鐵路外運,促進了銷售模式的多元化發展。 35噸敞頂箱運輸,是順堤河作業區積極探索“一票結算、一箱到底”的成功實踐之一,該運輸模式的成功嘗試,在長江、沿海、京杭運河均屬于首創,對比傳統的干熄焦運輸模式,35噸敞頂箱鐵水聯運使得港口作業效率提升了2倍,運輸成本降低了50%。該運輸模式有效優化運輸組織,豐富產品供給,已有40余家企業同順堤河作業區開展物流運輸業務。 同時,順堤河作業區加快推進鐵水聯運中心的水路樞紐與徐州鐵路貨運中心的鐵路樞紐雙核聯動,開拓“國際班列+海河聯運”全程運輸新模式。為真正打造淮海國際陸港多式聯運的成本優勢,推動淮海國際陸港以“成本洼地”吸納企業集聚、貨源集結,順堤河作業區不斷完善“散改集”功能,提高“散改集”集裝箱中轉量,有效解決裝卸效率低的問題,構筑了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多式聯運體系,進一步強化港口同中歐班列之間鐵水聯運的高效結合。今年以來,有序對接中歐班列水路分撥75列,推動集裝箱業務蓬勃發展,標箱量不斷提升。 據了解,目前順堤河作業區已開通徐州至連云港、太倉、南京、武漢、南通、濟寧等14條水運集裝箱航線,水路運輸充分具備通江達海的功能和條件,構筑起穩定高效的區間運輸通道。針對中歐班列鐵水聯運客戶需求,順堤河作業區主動對接市場,積極完善物流方案,減少物流環節,系統推進物流提質降本增效,物流成本下降10%,充分凸顯公鐵水多式聯運新成效。 隨著一個個功能項目建成落地,一項項助企服務落地開花,一個個創新實踐聚產賦能,順堤河作業區將不斷完善功能,帶動產業集聚、推動區域發展,助力港務區以港聚產、以產興港,逐步實現產城融合,邁入對外開放的全新發展階段。